English

中学语文教材改革见成效

2001-01-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张蜀津 我有话说

中学语文教材改革可以说是近年来关于素质教育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了,在去年秋季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记者发现港台地区的中学语文读物特别注重中国的传统文化,纯文学的味道较浓,且形式不拘一格,而内地在这方面则做得相对不够。在这一次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记者看到内地的中学语文读物也开始格外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并且呈现出一些可喜的新气象。

首先是在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美育,除选取大纲规定的必选“基本课文”外,还同时照顾到各朝各代的名家、名篇、各类典籍及各种文体,不偏于少数作家,不偏于某一时代,且古典作品的比重比之过去有明显增加。选取教学实践中公认的文质兼美或文约意丰的作品,以期能够使学生获得较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实验课本,除保留以前的经典名篇以外,还增加了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戴望舒的《雨巷》、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等公认的优秀作品。

其次是在注重传统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特别是社会生活,不回避社会热点,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现当代的作家、作品增多,例如史铁生、冯骥才、韩小蕙、余秋雨等当代作家的作品均在入选之列。

第三是知识结构的安排更加精当、科学,如中华书局的《初(高)中古诗文同步精解》,每一课都被分为题解、课文、译注评、背景与相关知识、重点难点、练习题等几部分,且习题不再只是应试教育的工具,而是更加注重个性和趣味性,使得学生对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从而逐渐形成全面的语文知识体系,提高综合素质。

第四是装帧设计水平明显提高,精美的封面、大量的插图和彩色的印刷符合学生活泼不羁的天性,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除了人教社等实力较雄厚的教材出版大社之外,各地方教育出版社此次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中学语文课内外读物,且各具特色,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应和了目前教育界“遵循大纲而不拘大纲”的呼声,为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提供了更多有益的选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